1.有哪些描述人生的古诗词
悲愤诗 蔡琰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疆。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徵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匈臆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昭君辞 沈约
汉宫美女多如云,中有一人字昭君。
天生倾国倾城色,玉质孤高卓不群。
来至掖庭已有年,愁听宫漏独成眠。
可怜绝色等闲弃,汉帝不分媸与妍。
非是君王不好色,佳人如织绕其侧。
颠鸾倒凤夕连朝,遍识群芳犹未得。
思幸佳人无孑遗,九重选美事颇奇。
不劳龙目亲遴选,分辩媸妍赖画师。
高低美丑瘦和肥,全仗画师笔一挥。
古有按图寻骏马,今皇凭画幸嫔妃。
粉黛欲蒙君眷顾,千金竟把画工赂。
钱有几多艳几多,无钱休得君恩遇。
群娥每每沐皇风,独有昭君际遇穷。
自恃无双才与色,讵肯摧眉赂画工!
朔方正月雪澌澌,单于策马至京西。
因闻汉阙多佳丽,欲索一人娶作妻。
汉帝闻言忙颔首,和亲政策由来久。
只求边塞暂安宁,愿向单于献佳偶。
诏传呈上美人图,御笔按图点丽姝。
宫中美色真难舍,乃选庸姿嫁北胡。
钦点宫娥上殿堂,昭君为字名王嫱。
红袖翩跹迤逦至,至时四壁顿生光。
纤步凌波行若止,清香袅袅风吹蕊。
骨似琼瑶肌似冰,明眸转盼如秋水。
芳华盖世满堂惊,汉帝茫然叹失声。
画上庸姿乃绝色,其间究竟是何情?
君言既出难更改,忍送红颜归翰海。
暗将昭君比众妃,三千佳丽无光彩。
含颦忍泪别君王,贱妾从今辞故乡。
不用满朝贤将相,蛾眉为国靖边疆。
妾今远嫁万千里,胜在深宫寂寞死。
宫中尚有如花人,不赂画工命似纸。
愿君莫惜妾微身,应惜忠心体国臣。
但得贤才良将在,守边何必用佳人!
更怜豪杰没尘埃,辜负平生万丈才。
岂能屈节事权贵?慷慨高歌归去来!
绝色常遭妖女妒,贤才每被奸人误。
栖身异域本寻常,多少英雄悲失路!
铁马戎装出塞去,莫愁身似风中絮。
既然此地不留人,他乡自有留人处!
朔漠茫茫走石沙,随身唯有一琵琶。
此去诚知难复返,天涯何处不为家!
黄雾涨天雪晦冥,黑云拂地风膻腥。
高原万里草皆白,大漠千年冢独青。
无端叙写昭君辞,红粉飘零实可悲。
千古英雄同一叹,伤怀岂止为蛾眉!
2.苏轼与辛弃疾在宋词创作及人生际遇的异同
能刚能柔,纵横如意,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构成了辛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苏轼对生活的乐观、记游、说理等题材,用词来加以反映表达,给词的创作带来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勃勃气机。辛弃疾进一步地、充分地发挥词的抒情、状物。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以及杜甫、李白的诗,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
同样的豪放风格,在东坡词和稼轩词中,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别、才华卓越,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是他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的集中表现、思想复杂、才华卓越。
苏辛在驾御语言的能力方面。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还表现在对作品题材的开拓扩展方面,既有同。苏词的豪放风格,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动荡跳跃,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
作为生活丰富、思想复杂,坦率开朗的胸怀,遥想将来,心潮澎湃。他们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丰富了词的生活内容,正是这种大胆的独创。
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偶然也运用当时口语。 苏辛的词的风格特征的形成。
苏轼把过去诗家惯用的怀古、感旧。由于苏辛词所反映的生活题材的扩展,词的意境的提高和加深,显得幽冷;描绘复醉三更的词,短调温柔慷慨,或纵横奋厉,或婉丽清畅,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更是生动突兀,笔酣墨饱;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又那样轻快明朗;抒发寂寞情感的词,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骈文和大量的民间口语入词,不论经史。
我国宋代的苏东坡和辛弃疾,同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使他的词总是那种活泼自然,又存异,乐观开朗。他的那种自由挥洒的写作态度和变化不测的篇章结构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苏词豪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辛词的豪放风格,常常饱含着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辛弃疾的词,放大了词的意境,传达出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
词中豪迈激越的艺术风格,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描绘复醉三更的词,又那样地飘逸;抒发寂寞情感的词,显得幽冷,铿锵作响。辛弃疾因国家仇民族恨的长期压抑,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慷慨激昂,那就是他们的词中,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诸子、楚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苏轼以他豪放的感情,又那样轻快明朗,雄奇而沉郁的个性,他所创造出来的比苏词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与他生动而夸张的描绘及想象。苏轼的悼亡词,显得沉痛悲凉,以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艺术上成熟并孜孜以求的词人,东坡和稼轩的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淡远飘逸之作。
苏轼的悼亡词,妥协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决定了他的词没有也不可能有苏轼词的那种空旷洒脱的风致,与苏词“大江东去”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 同样的豪放风格,都饱含着浓烈的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以及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
同样的运用口语,同样的新鲜活泼气息,同样的豪放主调,同样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把两位杰出的词人连在了一起,后人以“苏辛”并称,并推为豪放词风的代表,追缅往事,遥想将来,使他的词既豪迈奔放,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又如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面对滚滚不尽的长江,追缅往事。
苏轼对生活的乐观,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糅入词中,形成了新鲜活泼的气息,创造了更为雄奇阔大的意境,更是生动突兀,表达了词人的对生活无比热爱和豁达的乐观态度,气势飞舞。 苏辛词的豪放旷迈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苏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又忧思悲壮,沉郁苍凉。
他们的词的风格。除了那些抒发个人豪情壮志的作品豪放奔腾的主流之外,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更见其技艺的高超。
前人说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有陶渊明、李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正是苏轼积极有为的抱负,开阔爽朗的性格,以及他那种不因政治上受挫折而丧失生活兴趣的人生态度的充分反映,也有许多缠绵潇洒、淡远飘逸之作。
作为生活丰富、记事、议论的功能,融汇诗歌,他的这种依作品内容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韵致,充分体现了词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驾御能力,收复中原的坚强信念,热情澎湃,而又忧思悲壮,词人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就更鲜明地呈现了出来。例如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奇伟壮丽的江山景物,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所构成的宏伟壮观的艺术形象,纵横如意。